2024年4月28日,法治日报报道了“隐形加班”问题及其在劳动争议中的处理情况。今年“两高”报告中首次提及“隐形加班”和“离线休息权”,突显了该问题在当前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。全国首例明确“隐形加班”问题的案件被选为“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”之一,标志着司法对利用社交媒体进行隐形加班的认定标准。
“隐形加班”指的是员工在休息时间仍需完成工作任务,通常通过互联网和通讯软件进行,导致工作与私人时间界限模糊,且往往没有加班费。例如,有员工反映“5000块的工资,46个工作群”,暴露了用人单位加班制度的不规范问题。
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明确,即使未经加班审批程序,只要员工能证明加班是用人单位安排的,用人单位也应支付加班费。此外,法院还区分了“制度性加班”和“指令性加班”,并指出加班审批制的初衷是规范管理、控制成本、保障权益,而非作为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借口。
在另一案例中,某科技公司安排员工王某每周工作6天,每天8小时,超出了法定加班时长上限,王某拒绝加班后被解雇。法院判决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,应支付赔偿金。
劳动法规定,用人单位安排加班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,特殊原因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,且每月总时长不得超过36小时。违反规定安排加班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。
最后,法院还指出,即使名为“值班”,如果工作内容与正常上班无异,则实质上应认定为加班,用人单位应支付加班费。这为劳动者在面对用人单位以“值班”名义要求加班时提供了法律依据。
这些判例和法律规定为劳动者在面对“隐形加班”和违法加班安排时提供了维权的法律支持,同时也提示用人单位应依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,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。
云帆号所有文章资讯、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(部分报媒/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),仅供学习参考。用户通过本站上传、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44669190@qq.com 反馈 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。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unfanhao.com/n/7304.html